找到相关内容489篇,用时5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在当代社会——与王力雄的对谈

    汉传佛教地区就不是很明显。普通民众对佛教的认识虽然多数停留在迷信的层面,但只要是真正想学佛的人,都能从不同程度接触到佛法。尤其在今天,佛教的典籍已相当普及,只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,都有条件接触到佛教的经典...以往蒙昧的、感性的寻求寄托转向理性的认识,如果信众能够具有越来越多的佛教知识,就能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,而不是盲目地依赖于某个僧人,即使僧团有一些不良现象,对他们的信仰也不会构成太大的影响。  王力雄: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05740093.html
  • 论南顿北渐

    不见(应为息字)。”(注:《续藏经》第1辑第2编乙第23套第4册第425页。)这是说,竺道生认为,对佛理深有所得的见解是“悟”,听闻所得的佛教知识是“信&...中国佛教所讲的顿渐是指修行者见道悟理的迟疾,即时间的快慢、过程的长短而言。而见道悟理包括有修持和觉悟两个方面,也就是既有修持的顿渐(顿修和渐修),又有觉悟的顿渐(顿悟和渐悟)。唐代禅学史上所谓的南顿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0940724.html
  • 欧阳竟无与“人间佛教”之比较——从佛教与政治、佛教研究法两方面看

    rdquo;运动基本主张佛教应该涉及对政治的关心。其实,更早些的,由知识分子所改造的“革命佛教”论,就以有利于行动性宗教革命的结论,把宗教性的解脱伦理与俗世的政治解放融为一体。这些...正是中国政治变革不可缺少的精神资源。这种认识,迫使那些“日日以救国救民为事”的知识者,如康有为、谭嗣同、梁启超、章太炎等纷纷把佛教的伦理作了经世意义的革命延伸。如把佛教之&...

    龚隽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40141049.html
  • 佛教经典常谈\二、现存的佛教圣典

    论书,小乘论书《成实论》等,这些对后世中国和日本佛教的形成,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。鸠摩罗什广博的佛教知识,也传达出当时喀什米尔与中亚的情况,这是至为重要的。    《华严经》等  法显与鸠摩罗什之外...发现,使得古代佛教圣典的知识显著地增加。从字体来判断,也有四世纪后半的经典,但大部分被推定为七世纪至十世纪写成。  1930年在阿富汗的巴米扬(Bāmiyān),发现相当多的写本断片。此地曾是法显、玄奘...

    渡辺照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43141089.html
  • “居士佛教”探究

    谓虐谓鄙。  在欧阳居士眼里,比丘都是不学无术、我慢自大、固步自封之徒。只要稍有近现代佛教知识的人,都会知道,尽管僧界有种种弊端,但当时还是高僧辈出的时代,欧阳居士是视而不见、充耳不闻嘛!  总之,...说:  复兴中国佛教,说起来千头万绪,然我们始终以为;应该着重青年的佛教知识佛教,在家的佛教。今后的中国佛教如果老是局限于--衰老的、知识水准不足的,出家的(不是说这些人不要学佛,是说不能重在这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3441164.html
  • 赵朴初佛教“三自”思想论析

    ,在中国历史上我们佛教到底作了多少贡献”。[6]在这里,赵朴老呼吁,佛教徒应该“下点功夫”了解佛教,包括了解佛教的(基础知识)和基本理论,了解(中国)佛教史。也许...僧人谈话的情形:‘许多僧尼对佛教知识一无所知,不知道什么是三法印、三世因果,甚至不知道戒腊这个佛教名词是什么意思。’僧尼素质之差,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。”[7]连佛教...

    陈坚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05441573.html
  • 青年僧伽应有的宗教情操

    禅宗的清规逐渐取代了戒律,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佛教制度。丛林制度源于高僧辈出的唐代,是重视权威、重视人治的制度,因此大德显得特别重要。宋元明清以来,大善知识越来越少,所以佛教制度也相应地衰落了。到了今天,...八道,没有一个概念的解释符合佛教的原义。李洪志除了歪曲佛教,还极尽能事的贬低佛教。对于没有具备一定佛教知识,佛法正见的人,很容易被误导。   又如台湾流行的“现代禅”,倡导者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0541940.html
  • 走出中国佛教教育困境芻议

    中国传播这一时代课题,由此展开世界文化史上空前伟大的文本翻译。佛学义理的阐释,佛教知识的传递,主要围绕着佛经翻译进行。前期多由政府提供场地和资金,由精通三藏的大师选拔知识精英,进行课题任务编组。择经中的...的主要标志,但并不是唯一的形式。佛教思想和知识的传递,适应于不同时代的时节因缘,必然会相应采取结集、阐发、翻译、刊刻的不同形式。  把释迦的“至道”传播到社会、流传于后世,靠的是知识精英“士”。“译场...

    王雷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3541974.html
  • 当代中国佛教教育三题

    受到僧伽的重视,但只是一个“软指标”而已。就佛教教育的层面而言,“修”与“学”是既相对又统一的,“学”是理论,“修”是实践,“学”是要人怎样去从理论上了解人生的真谛,怎样掌握人生和社会的知识,培养教徒的...系统在佛教教育方面的成绩不如佛教界明显,许多学者真正学习佛教知识,还是在佛教界办的佛学院里或者在支那内学院之类的学府里得到的。  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中国佛教教育可以分为两个时期。在80年代以前,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3641975.html
  • 阿姜查的禅修世界(一)

    自心的智慧与累积佛教知识的不同,也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辨别——知识的累积事实上只是记忆的增加,并不是观察。佛教对我们的心理活动有丰富的细微描述,知道这些描述只是记忆,并不是真的知道,唯有透过自己的观察去...伍德克,2002年  推荐序 与证悟者的生命相遇   作者:阿姜查著 赖隆彦译   世界上的佛法书有两种,一种是为了满足读者的理性追求而写成的,例如图书馆里满柜子能增长佛法知识的书;另一种则是让我们在书...

    阿姜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1542074.html